ㄜ與ㄝ都對應到漢語拼音 e 的問題
我在很久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注音跟漢語拼音的轉換規則。
不久前我收到這篇pingback,說我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其中有一些例外。
我想該文作者顯然認為 pinyin.cin 跟 bpmf.cin (原來為 phone.cin)的資料就一定準確。而諸如「誒」被標為「ㄝˋ」,因此注音符號跟漢語拼音並不存在一對一的對應關係。
回顧來說,我當時的文章在討論拿這兩個原始資料來驗證時,就應該加註這一句的:「根據這兩個 cin 檔來說……」。
事實上,在「正規」的 Mandarin 系統中,ㄜ跟ㄝ是互斥的,而且ㄝ一定跟隨著ㄧ。就如同ㄐ跟ㄓ是互斥的道理一樣(ㄐ跟ㄓ後面不可能接相同的組合)。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漢語拼音的設計者用同樣的拉丁字母 e 來代表這兩個音:因為用注音符號寫成的ㄝ這個音素只可能出現在ㄩㄝ跟ㄧㄝ的場合。也就是說 ue 跟 ie 中的 e 只可能轉換為ㄝ,而其他時候都只會是ㄜ。這是 Mandarin 語音系統的規律。漢語拼音的設計者同注音符號的設計者,這些學者們,當然是認識到了這個規律、服從了這個規律的支配,並且最大程度地掌握了這個規律所起到的作用,從而派生出了一個教學及語用上不會造成歧異的系統。
如果拿 pinyin.cin / phone.cin 的幾個例外來說這套轉換規則只有 “99.519%” 場合正確,那可能是對中文輸入法的資料可靠性有很大的誤會。:)
One Response to “ㄜ與ㄝ都對應到漢語拼音 e 的問題”
從互補分布的觀點來看,ㄛㄜㄝ「幾乎」可以算是同一個音位。ㄛ只出現於介音是ㄨ或唇音聲母ㄅㄆㄇㄈ,ㄝ只出現在ㄧ和ㄩ,其他都是ㄜ。它們的衝突只在單獨出現的ㄛ(喔)和ㄝ。(雖然都是感嘆詞,或許這是把它們分開的原因)
ㄛ和ㄜ其實是同一個音位,這可以從注音符號的歷史上——這兩個原本只設計了一個符號,後來才分化兩個——可以得到印證。(這也就是為什麼它們倆長得這麼像)然後,ㄡ也可以算進來。(ㄡ可視為ㄛ後接ㄨ,而ㄝ、ㄜ後面不會接ㄨ)
最後,我覺得漢語拼音的jqx是「注音符號的遺風」。注音符號把ㄐㄑㄒㄓㄔㄕㄗㄘㄙ完全分開,漢語拼音也就(在其實可以合併的情況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記。余氏通用拼音則是把這「遺風」破壞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