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d Blog Archive (Traditional Chinese), 2004-2009

一個拼錯了二十年的名字

「倉頡」輸入法究竟是怎麼被拼成 Changjei 的,恐怕已不可考。我印象能及,這個拼法最早見於倚天中文系統的 CHANGJEI.TAB 檔(約 1984 年前後)。這完全是錯誤的拼法。首先,照威妥瑪拼音的話,CHANG 可能是「昌」或「張」(嚴格說來是 ch’ang),無論如何絕不可能是「倉」字──理應拼成 tsang 才對。再來,j 開頭的拼音,只有在漢語拼音中,才拿來拼國語中ㄐ聲母開頭的字。不幸的是,這一部份的字也拼錯了,應該是拼成 jie 才對。

如果照威妥瑪的拼法,這檔案理應拼為 TSANGCHIEH.TAB (chieh才是「頡」或「切」,如果你很講究的話,應該要用 chieh 跟 ch’ieh 來區分這兩者的),但是當年 MS-DOS 檔名前半部只能容許八個字。那麼,用漢語拼音的話,理應拼成 CANGJIE.TAB 才對。

沒想到這錯誤一錯就錯了二十餘年,從倚天「飛碟一號」一路錯錯錯錯錯到現在。我們在整理 OpenVanilla 所用的倉頡資料檔時,因為有想到這件事,於是將倉頡資料表格中的英文描述,改成了 Cangjei,結果沒想到還是改錯了。今天終於正式改回了 Cangjie,會在以後的版本中發佈。

至於那個 Changjei 已經進入了各種平台的中文輸入法中,積非成是…… 「倉頡」變成了「昌頡」(按照 jei 還原,會寫成ㄐㄟˊ,一個台灣講的國語/大陸講的普通話/外國人稱Mandarin的語言裡不存在的音),這,也只能說是歷史的玩笑了。

21 Responses to “一個拼錯了二十年的名字”

  1. on 03 Nov 2005 at 03:10WilLiao

    這個錯誤多多少少反映了「台灣國語」的心理現象。
    (1) ㄗㄘㄙ與ㄓㄔㄕ不區分
    (2) 音節中不能包含介音。 不管是 ie (ㄧㄝ)或是 ei (ㄟ),都是 e (ㄝ)

    所以,這個錯誤相當「台灣」。

    一點淺見…

  2. on 03 Nov 2005 at 07:53lukhnos

    這樣的話,似乎進入了心理語言學,甚至是心理分析(brace! brace!)的層次啊……(逃)

  3. on 03 Nov 2005 at 12:04glenngould

    語言學方面我外行, 純粹好奇罷了! 請教一個疑惑很久的問題, 我很好奇一位沒有受過中國發音訓練的老外看到 Cang 會讀出什麼音? 拼音法從 tsang 改為 Cang 算是進步嗎? 或者純粹是市場考量?

  4. on 03 Nov 2005 at 17:21lukhnos

    glenngould,

    我不太確定你的問題是什麼。

    首先,我無法替所有沒學過國語/普通話/Mandarin的非母語使用者回答 Cangjie 發音的問題。BBC 的播報員未必學過 Mandarin,但是他們報華人名字,就算有所偏差,也不致影響我們認出他們講的是誰。語境蠻重要的。就如同「外人」(gaijin,姑且用來對應你的「老外」)不管唸的是 /sinjukku/ 還是 /shinjukku/,都不影響我們理解她想表達的是東京都廳所在的新宿區,一樣的道理。

    又,我不知道此處「進步」和「市場考量」做何解。

    就 OpenVanilla 把 Changjei 改成 Cangjie 的事,純粹是為了一致性和正確性:使用同一套拼音系統(漢語拼音),並且把兩個字的羅馬拼音拼對。寫成 Cangjie 而不是 CangJie 也是同樣的理由。

  5. [...] 一個拼錯了二十年的名字 – 好玩。 [...]

  6. on 03 Nov 2005 at 23:57glenngould

    拋開老外發音的問題吧! 請容我試著將問題說清楚些!

    有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使用威妥瑪拼音法, 最近為了與國際接軌, 改用漢語拼音, 我是學經濟的, 想要瞭解一下, 這中間的變遷是因為漢語拼音在實質上有優於威妥瑪拼音之處, 或純粹是因為中國市場大, 人口多, 所以成為主流。

  7. on 04 Nov 2005 at 00:33lukhnos

    glenngould,

    這樣我明白了些,看來先前是我誤會了。

    台灣的官方政策(教育部)其實採用的通用拼音,而不是中國大陸的漢語拼音。這三套(威妥瑪、通用、漢語)拼音各有語言學及實用上的優缺點。威妥瑪最大的缺點是使用了分音號來區分送氣音:t 及 t’,k 及 k’,p 及 p’ ts 及 ts’,ch 及 ch’ 等等。很多人認為這「並不直觀」(雖然就語音學上這的確較接近Mandarin的發音體系)而且浪費字母(擺著 d, g, b 不用),對於母語人士(說國語的人)推廣也有認知上的困難等等。

    再說,先前台灣似乎並沒有很認真地從事羅馬拼音標準化及推廣的工作(台灣紊亂的路名拼音可茲證明)──儘管高速公路、郵局、機場及故宮博物院等單位過去一直是一致地使用威妥瑪拼音的。但是,到底為什麼要捨威妥瑪而就通用,說實在的,我一直沒有聽聞什麼確實的說帖。

    對反對通用、支持漢語拼音的陣營來說,漢語拼音有現實上的好處:它是 ISO 認定的標準中文羅馬拼音形式,中國大陸使用漢語拼音的歷史長,各種工具書(中文及各種漢英、漢德、漢法等詞典)都以漢語拼音序來編目,也是如今國際上多數華語教材的編彙依據。

    倒是,如果能找到什麼針對各種拼音的「市佔率」所做的量化研究,應該對眼下的拼音討論,有更多的幫助。

  8. on 04 Nov 2005 at 02:22wuyang

    說說我自己的經驗。

    去年夏天時應一位朋友邀請,我去到四川一個山區地方教書當義工,那兒也有許多熱心會中文的外國人去。第一次上課時跟我一同上課的一個美國老師要我用英文拼名字給學生看(我也不知道小孩子是否看得懂,反正就寫了),於是我就將台灣護照上的拼音照寫上去,結果當場被那位美國老師糾正說這樣念根本就不對,他也很疑惑為什麼台灣的拼音方式跟實際上的中文念起來完全是兩回事。

    後來因為教書之外的時間都挺空閒,那兒也沒什麼娛樂,只有一台捐贈的電腦,裡頭裝的是簡體的 98,就趁著空閒時學會了簡體的拼音輸入法,後來才知道那就是依據漢語拼音來輸入。

    而我認識的一些來台灣學中文的外國朋友更是無法理解這個問題,光是路標就可以搞死他們了。來台灣看路標,還是乖乖學會上面的漢字比較有用。

    我自己是對諸類拼音方式沒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對於通用這種念起來不標準的拼音方式非常感冒,而我也不知道這種拼音方式有什麼好處。

  9. on 04 Nov 2005 at 07:00Antony Shen

    就 OpenVanilla 把 Changjei 改成 Cangjie 的事

    Personally, I don’t agree changing the spelling. I fail to see the need of changing the spelling that we are so familiar with.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origin, even if some may consider it as a joke. The change would simply create additional confusion.

    Just my two cents.

    BTW, what happened to 倚天?

  10. on 04 Nov 2005 at 10:59glenngould

    原來拼音法也有 ISO 認證啊! 又學到了些!

    這樣看下來, 似乎即使單純就拼音法的優缺點來看, 專業人士對威妥瑪評價也較差, 再加上市場力量 (這我想應該不用調查就知道結果了)。

    有個概念叫做 network externality, 很多商品在使用時不僅考慮自身的偏好,還要考慮與其他人溝通的難易度。當有不同規格的產品同時存在時, 新進入市場者傾向挑選較多人使用的規格產品, 造成大者愈大的局面, 有時候會產生品質較差的產品或規格淘汰品質較好的產品的現象。最常被人舉例的就是微軟這套為人詬病的作業系統稱霸的過程, 另外早期錄影帶 VHS vs. Beta 的戰爭, Dvorak 鍵盤 vs. Qwerty 鍵盤。 拼音法有類似性質, 只是想知道是否又多了一例, 目前看來似乎並不是。

    wuyang:

    舉例來說, 張這個姓, 以前台灣拼成 Chang, 中國拼成 Zhang, 香港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是用 Cheung, 最近還看到有人用 Teo, 不知是用哪裡的發音去轉的。 名字這種事應該很個人的吧! 去年傅聰來台演奏, 台北市的文宣品上打著 Fu Cong, 我懷疑不懂中文但知道 Fou Tsong 的外籍人士, 有多少人能瞭解這是傅聰來演奏!

  11. on 04 Nov 2005 at 12:54lukhnos

    Anthony,

    我是有考慮過你說的狀況。積非成是也可能讓「倉頡」從此拼成 Changjei──也許我們甚至說,Changjei 現在就是「倉頡」的 de facto name in non-Chinese languages。

    然而拼音系統不是不能改變的。1950 年代之前的美國新聞報導,都還在用 Mao Tse-tung 這樣的拼法。事實上,甚至一直到 1980 年代,還有一些報導仍在用威妥瑪或耶魯式拼音來拼寫中國大陸的政治人物,著名例子有 Teng Hsiao-p’ing。但現在再倒回來看的話,有如一夕之間(請注意我說的是「有如」),中國大陸的人名都全改用了漢語拼音拼寫。如今西方媒體看到 q, x, zh 這樣的特徵序列,猜這人名應是華人,也往往八九不離十了。

    扯遠了。做為某種安全瓣(safety valve),我們可以退十步來想:一、使用倉頡的人一定懂華語,and I don’t think they’d ever bother whether it’s Changjei or Cangjie。二、在 OV 的程式內部,這個資料檔名稱叫 cj.cin ──這是跟隨著 xcin 的傳統而留下的命名,因此不致於造成寫程式的人的困擾。三、就算對 UI locale 使用英文的來說,在(問題域有限的)選單中看到一串中文輸入法,應不難發現 Cangjie 就是她/他想要找的那個叫倉頡的輸入法。

    雖然第三點的立論是最薄弱的(需要實際的調查及使用者 feedback),但前陣子 b6s 在他們實驗室的公開展示中,也使用了 Cangjei (那時還沒發現到這也拼錯了),而有同事質問「是不是拼錯了」──可見在中文輸入法的 context 中,Cangjei/Cangjie 仍是有識別力的。而,就負面因素來考量,OV 至今還沒收到任何跟 Cang”jei” 有關的怨言。

    Spelling reform 在哪個語言哪個領域都是項冒險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我也同意你的說法。不過,既然 OV 有這個機會(同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些標準──例如我們決定將 .cin 格式推向 UTF-8 化,而這個決定成就了今日 OV 之所以能支援例如簡繁並用等功能──,那麼就一致性(consistency)和正確性(correctness)兩個面向,我還是認為我們應該在最小幅度上,把 Changjei 還原給它在漢語拼音上應有的面貌:Cangjie。

    (在此同時,我們也把傳統「注音輸入法」的 phone.cin 更改為 bpmf.cin,因為不管是 phone.cin 還是 PHONETIC.TAB 都是誤導人的用詞)。

    最後再一個安全瓣:使用者想改的話,修改 /Library/OpenVanilla/[版號]/Modules/OVIMGeneric/cj.cin 這個檔案,把名字改成或改回自己喜歡的方式,也就好了。或者她/他也可以推出一個 branch,裡面的 cj.cin 的 %ename 仍是 Changjei。

    P.S.: as for 倚天: 這家公司後來改作股票機去了。

  12. on 04 Nov 2005 at 13:07lukhnos

    glenngould,

    首先,拼音系統不是有 ISO 認證。漢語拼音就是 ISO 認定的華語羅馬拼音法。

    你說的狀況──張五常及傅聰──或者說,香港人及中國大陸人(還有新加坡也是)的狀況,其實是不存在的。

    香港人的名字一般是以粵語拼音為主。不會有人硬把漢語拼音套在港人身上(這情況是否有改變,我得問問香港朋友們)。大家都知道 Wong Kar Wai 是名導王家衛,Jackie Chan 是成龍,Tony Leung 是梁朝偉。後兩者甚至用的英文名字。同樣的道理,新加坡前任總理名字叫 Goh Chok Tong,不會有人將之寫為 Wu Zuodong(這一點 google fight 可以證實)。

    傅聰是中國大陸來的。不會有人用 Fou Tsong (正確的威妥瑪是 Fu Tsung)來拼他的名字。他的名字以 Fu Cong 的形式而為世人所知。我想,你多心了。:)

  13. on 04 Nov 2005 at 13:40lukhnos

    wuyang,

    而我認識的一些來台灣學中文的外國朋友更是無法理解這個問題,光是路標就可以搞死他們了。來台灣看路標,還是乖乖學會上面的漢字比較有用。
    我自己是對諸類拼音方式沒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對於通用這種念起來不標準的拼音方式非常感冒,而我也不知道這種拼音方式有什麼好處。

    一般說來,公領域的語言使用,可以區分為「技術性」的跟「語言社會學/語言政治」兩個層面。技術性的議題包括羅馬拼音系統是否能準確對應到被拼寫的語言,方不方便編碼(例如要不要使用西方的分音號 [diacritics] 來分辨聲調──國語羅馬字因為不使用,反而造成後來的被淘汰就是例子),易用性如何等等。一定程度上這些都不是純粹「語言/語音學上」的技術性問題,反而更像「人體工學」或 user interface design 這一類晚近新興領域所關注的面向。

    語言社會學的(sociolinguitic)及語言政治(language politics)上的面向,則多半與(國族)身份認同有關係。「通用拼音」當初推行時,要與中國大陸的拼音名有所區隔,是主要的論點之一。

    然而我最近在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再加上一個「公共行政面」(public administration)的面向:亦即政府/公部門對於一個語言政策,是否有相對應的各級政府工務維修體系、公共設施管理更新,以及教育機構的種種教範教學法的配合。而,作為政治及公共行政面的介面,我傾向認為,我們也得想想語言政策的決策過程,以及其中是否真有公民「參與」(這詞在此處有諷刺意味:政府決定,人民錦上添花地背書)或自己作主決定的空間。

    在技術面上,我認為各種拼音系統的差異不大(除了國語羅馬字真的太誇張之外)。要使用哪一種都好。在語言社會學及身份認同上,我並不認為通用拼音派的支持者沒有道理。然而真正的問題出在公共行政面上:我們似乎沒有一套決策過程,以及支持體系,來認真採用任何一套系統。

    我缺少公共行政學門的訓練,但是我不免懷疑,台灣這幾年的路牌混亂的現象惡化,是否和政府部門結構改變,以致於過去一些守著拼音一致性的單位(例如工務機關),無法有足夠的人力或行政流程,來確保拼音的正確性。見微知著,台灣路牌的紊亂,似乎反映了台灣公共行政體系的碎裂化──雖然這只是我過於大膽的立論。同時,要真推廣任一套羅馬拼音系統,政府部門理應在各級局處區公所,廣發對照表,以及在學校推行教學法及教範,甚至在政府入口網站廣設拼音對照表、轉換拼法法式的 JavaScript/web applet 等等。可惜的是,不管是任一陣營,對這種支微末節的技術細節(technicalities)都興趣缺缺。羅馬拼音在台灣的混亂及擺爛,恐怕與此脫不了關係。

  14. on 04 Nov 2005 at 14:30glenngould

    傅聰雖然出身中國大陸, 可能因為年紀較長, 出道以來, 一直都使用 Fou Tsong 之名在國際間行走, 這點 google 應該也可以證實! 他到底用什麼發音或拼音法得到這樣的英文名字我就不知道了!

    站長所舉的例子我都知道, 正如站長的舉例, 我們不會把吳作棟的拼音改變為漢語拼音或威妥瑪拼音, 一個人怎麼稱呼他自己的英文名字應該被尊重, 不能用當地的發音自作主張幫他改名! 國家交響樂團總監簡文彬以 Chien, Wen-Pin 在國際間行走, 我卻在台北市的文宣上看到 Jian Wen Bin。

    我對於拼音的變遷沒有特別意見, 與國際接軌還蠻能說服我的, 但近年來拼音法的改變使得許多家庭父子不同姓, 我對於政府強制人們姓名英文拼音的作法頗為感冒! 至於道路名稱或其他文件的翻譯, 用什麼拼音我沒意見!

  15. on 04 Nov 2005 at 19:13Dr Kaihsu Tai

    My contribution nearly 6 years ago: Kaihsu Tai, Before putting up that sign (scroll down), Taipei Times, 2000-01-12.

  16. on 06 Nov 2005 at 08:46Antony Shen

    lukhnos,

    Thanks for your reply on ChangJei and Cangjie. I take your point, except I still don’t see the point of changing the spelling.

    A new question, what’s wrong with “phonetic”? I think it would take some time for people to guess what bpmf is.

    Traditionally, people know “changjei” means “倉頡” and “phonetic” (or “phone”) refers to “注音”. Those were what had been named, and are still being called nowadays (to most people). If you really believe such changing is necessary, I’d suggest you add a footnote in the Readme.txt file.

    My two cents.

  17. on 06 Nov 2005 at 13:04lukhnos

    Antony,

    “Phonetic” is more like the Taiwanese English way to call what in professional (linguists, Chinese education, Chinese studies/Sinology) writing Zhuyin or Bopomofo. And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input method, “phonetic” is one of the two main schools on how an IM is designed (phonetic composition or ideogram radical composition) and therefore covers a wider range of available IMs, such as Zhuyin/Bopomofo, Hanyu Pinyin, Shuangpin or Cantonese Romanization. OpenVanilla’s POJ is in this sense also a “phonetic” input method.

    So, although it is true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ntext, “phonetic” on the input menu always refers to Bopomofo, a change is needed to clarify which is which, now that OpenVanilla supports more than one “phonetic” input methods. Not to mention the team’s documentation efforts are targeting a wider audience, such as non-native Chinese speakers who are looking for text entry solutions, linguists and text entry-related researchers.

    Once again, in the present version of OpenVanilla, there is a safety valve: The menu item for the IM mostly known as Phonetic reads “Phonetic (Bopomofo)”.

    But under the hood, phone.cin is renamed to bpmf.cin. I’d say if were phonetic.cin the problem might have been less serious. But phone.cin is definitely misleading.

    On the other hand, adding a note in the Readme.txt will of course help in this matter. :)

  18. on 20 Nov 2005 at 11:21Leon

    無所謂。中文在翻成拉丁字母時,有幾種選擇:

    1.
    按照所謂的標準拼音法,包括中國漢語拼音,Wade拼音,Yale拼音,通用拼音,以及各種方言拼音。但是有了「標準」,就有「不標準」,就像一神論的國家,一定要鬥到把對方消滅為止。

    2.
    一開始就無視標準,自然去拼。像Fou Tsong有可能是法文的發音規則;而倉頡用所謂的標準拼音去拼,不論哪一種字尾多半會有-ie, 依英文的習慣會讀成 “依” 或 “哎”. 再來ts-對大部份的語言來說都是漠生的,英文中也沒有這種拼法,只有-ts. 所以Changjei至少可以保證被讀成類似的發音。

    還要感謝Lukhnos寫的輸法,讓我在用小白替國內出版社寫書時,不用浪費時間去選那些異體字及簡體字。也讓我想到那些在日本英文系畢業,卻到電腦公司學C語言的同學們。日本工司是輕視大學背景的。

    記得υ在希臘文中是發德文ü或法文u的音(IPA的[y]), 所以硬翻的話是不是要拼成
    Λουχνος
    或是把Λυχνος依拉丁文的翻譯準則轉寫成Lychnos. 拼音法的問題從紀元前就有了,哈哈!

  19. on 20 Nov 2005 at 15:56Leon

    對了,字母的發音規則與強勢語言也會隨時間變化的。漢字的發音也因時因地在變。中國雖然定了漢語拼音,以全國的百分比來說,北京以外的人考拼音題都要大量失分,經常連自己的名字都拼不正確。新加坡有一陣子推動更改姓名的拼法,大力推行漢語拼音,但卻有造成父子不同姓的問題壓力,結果許多人還是用廣東話及潮州閩南話來拼自己的名字。
    標準是推廣讓人參考的。像台灣這樣五十年內改了無數次地名的拼法,對於外國人來說等於是三天兩頭就改地名,浪費力氣。台北、新竹、台中最後用了漢語拼音的後遺症是發音規則奇特,台灣人本身也不熟悉,外國人也不清楚如何發音,貼字的工人本身看不懂經常貼錯,結果台北市有一陣子推動地名另外取編號代替的宣導。

    (* 中山北路應該拼成 Nakayama North Road, 其他的路應該取個適當的英文名稱,不要再改了。)

    說到上面的希臘文,又有發音演變的情形,在紀元前希臘文字母ν讀作 “女”, 用第一世紀的拉丁文翻成ny, 但是y的發音後來變了,對英文來說μ拼成my, ν拼成ny是很怪異的事,就分別改成mu, nu. 結果現代希腦文發音也變了,分別讀作 “咪”, “妮”, 在美國遇到的希臘人一直抗議說大家讀成mew跟new是錯的。
    拉丁字母y應該是直接從希臘字母Υ, υ沿用來的。在法文裡仍然叫作希臘的i, 在德文裡沿用古希臘文的讀法。但是現代希臘文中發音變成 “依”. 結果同一個字母有 “依”, “於”, “哎” 等發音.

  20. on 18 Dec 2005 at 21:15carollai

    這幾天跟一個馬來西亞的朋友聊天,她們學的是羅馬拼音,發現這樣的方法對於學習英文有幫助,且如果學會了也可以與外國人溝通,這是世界的趨勢,大陸都用這種方法,我們因為要跟進,別在落後了
    請告訴我如何學習好嗎
    如果有資料的話更好,那我也會分享給朋友喔
    謝謝了

  21. on 04 Jan 2006 at 07:39Pinyin

    Hanyu Pinyin shi Zhongguo de biaozhun ye shi shijie de biaozhun, bu yong Hanyu Pinyin shi buqieshiji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