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d Blog Archive (Traditional Chinese), 2004-2009

Archive for October, 2007

紀念一位輸入法界的前輩:劉重次先生

劉重次先生,嘸蝦米輸入法發明人,2007年9月於台北過世,享年65歲。

有些只有一面之雅的長者,卻讓人能留下深遠的影響和印象,而也因此對這樣的擦身而過,感到嘆息。

我們幾個朋友大概在三四個月前,談起了嘸蝦米輸入法的事。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是正版嘸蝦米輸入法的使用者,你是可以拿輸入法表格,用在行易公司所未支援的一些系統平台上──不過,就我有限的了解,行易公司還是希望平台開發者能保持嘸蝦米設計的完整,並且能取得某種行易公司的認證。

我曾經一度因為打字工作過度,手部有些傷害,而終於興起學嘸蝦米的念頭,不過畢竟沒有學成。家裡有人是高中上電腦課時學的嘸蝦米,身旁也有不少朋友是嘸蝦米的快手。我必須說我對這輸入法完全沒有瞭解,因此對於嘸蝦米的專利、著作權、相容輸入法、clean-room建立表格等議題也缺乏認識。所以,如果我在這方面有什麼認識上的缺漏或錯誤,還要請大家多多指正。

我們幾個朋友聊到,或許等OpenVanilla出下一版本時,我們應該來跟行易取得聯繫,讓OpenVanilla也可以成為嘸蝦米的一個平台。而且,Mac OS X, Windows, Linux/FreeBSD上都可以使用。

我也因此想起了 15 年前的一個考完期中考的午後,在一家電腦雜誌社所聽聞的這些事。本來,如果有機會拜訪行易,我很想提一提這些聽聞的。

那一天,劉重次先生來到這家雜誌社,與主編討論起輸入法的發展。那陣子,那家電腦雜誌社開了一個中文輸入法專題,劉先生也是受邀的作者之一,想來是為此緣故來雜誌社的。

嘸蝦米可以算是輸入法的後起之秀。拆字的輸入法,以倉頡為始祖,而後有很多變體。大易、行列兩種不同approach的出現,兩者在各種職校打字比賽互持勝場。而後是嘸蝦米的出現。那時的主編,我已經忘記確實的問題了,大意有點像是,真的還有再一套輸入法出現的空間嗎?

劉先生倒是相當肯定地說,嘸蝦米絕對有空間。而且,他有一套理論上的根據。他的信心來自於他對一項器物的認識。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在 15 ,甚至 20 年前去過當時的資訊展,那你可能還有印象,在外圍的攤位上,總有幾家我們早已忘其名字的輸入法。那些輸入法的創作者,往往站在攤位前,手持麥克風,誇讚自家的輸入法有多容易學、有多好拆字,如何可以三分鐘背熟、十分鐘上手,倚天國喬大千零壹通通支援等等,廣獲育達開南稻江等校採用,易學易用,老少皆宜。

但是,那一天劉先生並沒打算說服主編和我改宗。他一開始就問了,主編說她是倉頡老手。我呢,我是倚天注音。主編還說,看我打字就知道注音能快到什麼程度。那是國音(自然)和倚天忘形還沒成熟的時代。我的注音打得快,雖然一定比不上那些用拆字的每分鐘百二百三,但真卯起來有個六七八十也絕不是問題。所以,他說,他並不打算說服我們兩個學一種新輸入法。

「倒是,今天我來跟你們討論一個問題,」劉先生說,「你們有沒有想過今天的鍵盤是怎麼來的?」

這個話題可打動了我們的興趣。

於是劉先生開始跟我們說他是怎麼下手設計輸入法的。一開始,唸人類學的他(我後來才知原來他是法國魯汶大學的人類學碩士,後於巴黎大學就讀過人類學博士班),為了研究鍵盤的歷史,他說他還特地跑去德國考察,因為德國是鍵盤的發源地。劉先生說,今日的鍵盤,是為了避免機械卡鍵而設計的,並非真的有計算過手指的移動距離與人體工學。這也就是為何會有日後的Dvorak鍵盤──然而,QWERTY(其實德文是QWERTZ)已經是定局了,因此我們設計任何方法,都必須依著現有的條件來進行。

那麼,倉頡有什麼不好呢?我還記得劉先生有這麼說,他說他曾經和朱邦復說,你的輸入法像是靠打中間球的方式讓目標的球落袋,而我是直接打中目標。會倉頡的主編似乎一聽就懂。而我因為什麼拆字輸入法都不會,至今還是未能得知這些話的奧妙。

在講了他是如何以鍵盤的設計,而不僅只是字根(他說朱邦復剪字典只研究了字,沒研究鍵盤的特性),來設計輸入法後,他才開始講到,「所以哈是OAO…」。其實後面他還講了一大堆,只是,這麼多年後,我好像只記得哈是OAO了。但是我說真的,如今想起來,我才會覺得劉先生的可愛(他當時確實不只是一股和其他輸入法開發者一樣的傳教熱情,而是多了一點不急的和緩),而且:一個想要把自己發明的輸入法推廣(或推銷)給你的人,怎麼會開頭不講他的方法有多好多簡單多容易上手,反而是先反問你:知不知道鍵盤是怎麼來的?

這樣說來,這位我只見過一次面、聽聞過一次現身說法嘸蝦米的劉重次先生,他看待輸入法,絕不僅僅是將它當作一項工程問題來看待,而是還考慮了承載著輸入法的器皿──鍵盤──本身所承載的歷史、質地與限制的。倉頡輸入法的designer看到了字與字根的關係,嘸蝦米的designer則看到了鍵碼與鍵盤的質地。

很遺憾的,我們再也沒機會向劉老請教他的洞見。

我們在OpenVanilla 0.8.0 release的同一天輾轉聽聞到此一消息。即便OpenVanilla從來沒能支援過嘸蝦米輸入法,但我們做為輸入法的後學,聞此仍不免深深感觸,種種過往的機緣巧合與擦身而過。

在此僅向劉重次先生致上我們的敬意,也期薪盡火傳,則劉老的洞見與視野,仍為我等標竿。

OpenVanilla 0.8.0正式發布(與新的修正檔)

OpenVanilla 0.8.0於今天發布。這是2004年OpenVanilla計劃開始以來的第三個主要版本。這一個版本最重要的變化有:

  • 增加Leopard專用版本
  • 視覺設計的強化
  • 新版本的酷音輸入法
  • 日文輸入法支援
  • 行列輸入法支援萬用字元
  • 網站及使用手冊改版

請至openvanilla.org下載最新版本。Windows的0.8.0b1也於今天同步推出。

今天發布的修正

我們今天同時發布兩個修正檔案:

  • 繁體/簡體中文語系修正。由於許多舊軟體(例如AppleWorks及Adobe中文化後的軟體)需要「繁體中文」或「簡體中文」語系的輸入法,才能正確輸入中文,而OpenVanilla的預設語系為Unicode,因此OV無法在舊軟體中使用。請下載語系修正包,照裡面README.txt說明,安裝裡面其中一個語系的輸入法系統檔,便能正確使用。
  • 行列輸入法修正。OV 0.8.0附的行列,在打到「t」簡碼時,選字區不會出現「的」字樣,這會造成iTerm會多送出一個英文字母。請下載修正包,參照README.txt的說明安裝,即可解決此問題。

OpenVanilla三歲

今年的生日禮物長這個樣子:

OpenVanilla on That Thing

一如三年前的同一天,僅僅只是開發者能用,要閃避的坑洞還很多。

希望這個open source的計劃能一直為各種平台的使用者,帶來輸入的便利與文字的樂趣。感謝每一個支持OpenVanilla的朋友。

以後也會繼續努力的。:)

芝生養生中

芝生養生中

沒有,沒有任何特別的意思。只是因為對這塊告示牌上的黑體字無法抗拒,就拍了下來。

賴神父90歲啦

偶然閒逛別人的blog時,看到了一篇文章提到了在台大教過書的賴甘霖神父(Andreas de Rabago S.J.),然後搜尋了一下知道賴神父最近剛過90歲生日。意思是說,他教我們那一屆同學拉丁文的時候,已經是快八十歲的人了啊…. orz。

我的拉丁文果然一如神父當年第一堂課說的,”Latin is a language you learn to forget”。神父每隔一陣子就會在課堂上說,又遇到哪個當年的學長姐,見到他跟他背出《高盧戰記》的首句話,Gallia est omnis divisa in partes tres…(高盧一分為三…),獲得他稱讚「你施個好薛生!」(如果是女生,前面會再加上「口愛,」起頭)。幸虧有google,單單憑著隻字片語,現在要湊出那句開頭,還真是容易多了(汗)。

雖然是忘得最多的課,但是兩年的課上下來,倒也因此鮮少為字源學所苦,起碼不會在讀某些所謂法國理論大施的文章時,被他們的文字遊戲給唬倒。課堂本身的有趣事情倒是不少,或許應該來辦個「賴神父拉丁文課同學會」來回味之。

神父生日快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