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d Blog Archive (Traditional Chinese), 2004-2009

學做人

標題歸在avant lettre一類的原因是,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把從小學到、關於人格養成的詞彙,對應到英文裡。

例如,「做人處事的道理」。

曾經在一本寫給華人的法語學習書中讀過類似下面的句子:其實學語言跟學樂器是很像的,初學時是練習那幾個把位,學精了以後還是在練習那幾個把位。

最近聽到了一些絕交息遊的故事,那種「以後再也不想跟那種人往來」的話,溫度很是冷冽。即使日後大家在這麼小的世界見到面,還能維持成年人應該有的禮貌與哈哈,但是心裡面對絕交對象的尊重和溫度已經沒有了。

成年人說絕交,又何嘗不跟小朋友「以後再也不跟你好了」那樣,切巴斷,一刀兩斷,也許日後留待回憶時才追悔。不過,聽起來,成年人的絕交,即便很可能真的是為了對外人來說毫不足道的事,也絕對不會再有看待兒時的距離與輕鬆了──甚至更殘酷地說是不會再有生命的餘裕,來讓時間把傷害與裂痕給沖淡為平復與可笑。

放寬心來看,人與人的關係經常是在調整的。小村莊理論。然而新的關係建立困難,而太多垃圾關係太早佔滿位置絕對只是提早用掉quota。結果說來說去還是那句,交友要謹慎,慎始慎終慎獨,友直友諒友多聞。國中課本裡林良寫給孩子的交友守則依然是如此真確(現在還有收那一篇嗎?),但很不幸地因為是白話文,而大概沒什麼人有上到。

記得有種說法,朋友之間的嫌隙起於狎戲。狎戲不見得出於輕浮嬉鬧,也許更多是起於不在乎別人的在乎,或是「不明白你幹嘛生這麼大的氣」,於是對方就更火,覺得在你眼中已不把他當人看。聽起來很嚴重,但是說真的,我們對待生意上往來的顧客,可能真的還比朋友好,也難怪對方要生這麼大的氣了(顧客生氣時,我們起碼還會在話術層次上說,我們理解您的生氣云云呢)。

說多了。其實我只是好奇,西方人的人格養成,是怎麼教導這些東西的。雖然我的猜想,有許多來自《聖經》,要愛你的鄰人,要寬恕他人,而若你的右手叫你行惡,則刨去你的右手,等等、等等。

當然另外就是在那些人格養成外圍的潛規則。Somehow that’s not part of my language/ideologue, and perhaps that’s why I never understand the way it works.

回到最初的主題,我只是很好奇一個西方人會怎麼講述多年朋友惹到火大,因而起了絕交斷義,rant and curse半天,大表不滿,不吐不快,這樣的一件事而已。進場時要想到退場(”In my beginning is my end” — T. S. Eliot),或許從這些絕交息遊斷義的故事、話語、不爽與憤恨中,更能看出所隱含的對人的期待是什麼?

Update: 希臘人對朋友以及朋友之間的愛也說了很多,但是很好奇他們怎麼看待別離與斷義。看來似乎是不錯的讀書主題。

3 Responses to “學做人”

  1. on 04 Oct 2006 at 09:47why

    【而太多垃圾關係太早佔滿位置絕對只是提早用掉quota】——这个比喻太有意思了!有句古语说:与朋友交,久而敬之。“絕交息遊斷義”也许和那些交游义变成僵尸进程会导致死机一样,为系统之正常运行而及时kill之,不失为一种良策——只是为何每个人的“内存”容量总是匮乏呢?

  2. [...] http://lukhnos.org/blog/zh/archives/411 [...]

  3. on 04 Oct 2006 at 23:18奇妙卡通

    即使最亲密的人之间,一定形式上的尊敬也是需要的,更别说朋友了。
    有时候恰逢对方情绪不好,如果不注意对方的情绪,一些平日视作平常的话语,却会被对方视为不尊重。
    所以相处要敏感,要有分寸。

    但是每次都举案齐眉,这种关系还算亲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