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d Blog Archive (Traditional Chinese), 2004-2009

紀念一位輸入法界的前輩:劉重次先生

劉重次先生,嘸蝦米輸入法發明人,2007年9月於台北過世,享年65歲。

有些只有一面之雅的長者,卻讓人能留下深遠的影響和印象,而也因此對這樣的擦身而過,感到嘆息。

我們幾個朋友大概在三四個月前,談起了嘸蝦米輸入法的事。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是正版嘸蝦米輸入法的使用者,你是可以拿輸入法表格,用在行易公司所未支援的一些系統平台上──不過,就我有限的了解,行易公司還是希望平台開發者能保持嘸蝦米設計的完整,並且能取得某種行易公司的認證。

我曾經一度因為打字工作過度,手部有些傷害,而終於興起學嘸蝦米的念頭,不過畢竟沒有學成。家裡有人是高中上電腦課時學的嘸蝦米,身旁也有不少朋友是嘸蝦米的快手。我必須說我對這輸入法完全沒有瞭解,因此對於嘸蝦米的專利、著作權、相容輸入法、clean-room建立表格等議題也缺乏認識。所以,如果我在這方面有什麼認識上的缺漏或錯誤,還要請大家多多指正。

我們幾個朋友聊到,或許等OpenVanilla出下一版本時,我們應該來跟行易取得聯繫,讓OpenVanilla也可以成為嘸蝦米的一個平台。而且,Mac OS X, Windows, Linux/FreeBSD上都可以使用。

我也因此想起了 15 年前的一個考完期中考的午後,在一家電腦雜誌社所聽聞的這些事。本來,如果有機會拜訪行易,我很想提一提這些聽聞的。

那一天,劉重次先生來到這家雜誌社,與主編討論起輸入法的發展。那陣子,那家電腦雜誌社開了一個中文輸入法專題,劉先生也是受邀的作者之一,想來是為此緣故來雜誌社的。

嘸蝦米可以算是輸入法的後起之秀。拆字的輸入法,以倉頡為始祖,而後有很多變體。大易、行列兩種不同approach的出現,兩者在各種職校打字比賽互持勝場。而後是嘸蝦米的出現。那時的主編,我已經忘記確實的問題了,大意有點像是,真的還有再一套輸入法出現的空間嗎?

劉先生倒是相當肯定地說,嘸蝦米絕對有空間。而且,他有一套理論上的根據。他的信心來自於他對一項器物的認識。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在 15 ,甚至 20 年前去過當時的資訊展,那你可能還有印象,在外圍的攤位上,總有幾家我們早已忘其名字的輸入法。那些輸入法的創作者,往往站在攤位前,手持麥克風,誇讚自家的輸入法有多容易學、有多好拆字,如何可以三分鐘背熟、十分鐘上手,倚天國喬大千零壹通通支援等等,廣獲育達開南稻江等校採用,易學易用,老少皆宜。

但是,那一天劉先生並沒打算說服主編和我改宗。他一開始就問了,主編說她是倉頡老手。我呢,我是倚天注音。主編還說,看我打字就知道注音能快到什麼程度。那是國音(自然)和倚天忘形還沒成熟的時代。我的注音打得快,雖然一定比不上那些用拆字的每分鐘百二百三,但真卯起來有個六七八十也絕不是問題。所以,他說,他並不打算說服我們兩個學一種新輸入法。

「倒是,今天我來跟你們討論一個問題,」劉先生說,「你們有沒有想過今天的鍵盤是怎麼來的?」

這個話題可打動了我們的興趣。

於是劉先生開始跟我們說他是怎麼下手設計輸入法的。一開始,唸人類學的他(我後來才知原來他是法國魯汶大學的人類學碩士,後於巴黎大學就讀過人類學博士班),為了研究鍵盤的歷史,他說他還特地跑去德國考察,因為德國是鍵盤的發源地。劉先生說,今日的鍵盤,是為了避免機械卡鍵而設計的,並非真的有計算過手指的移動距離與人體工學。這也就是為何會有日後的Dvorak鍵盤──然而,QWERTY(其實德文是QWERTZ)已經是定局了,因此我們設計任何方法,都必須依著現有的條件來進行。

那麼,倉頡有什麼不好呢?我還記得劉先生有這麼說,他說他曾經和朱邦復說,你的輸入法像是靠打中間球的方式讓目標的球落袋,而我是直接打中目標。會倉頡的主編似乎一聽就懂。而我因為什麼拆字輸入法都不會,至今還是未能得知這些話的奧妙。

在講了他是如何以鍵盤的設計,而不僅只是字根(他說朱邦復剪字典只研究了字,沒研究鍵盤的特性),來設計輸入法後,他才開始講到,「所以哈是OAO…」。其實後面他還講了一大堆,只是,這麼多年後,我好像只記得哈是OAO了。但是我說真的,如今想起來,我才會覺得劉先生的可愛(他當時確實不只是一股和其他輸入法開發者一樣的傳教熱情,而是多了一點不急的和緩),而且:一個想要把自己發明的輸入法推廣(或推銷)給你的人,怎麼會開頭不講他的方法有多好多簡單多容易上手,反而是先反問你:知不知道鍵盤是怎麼來的?

這樣說來,這位我只見過一次面、聽聞過一次現身說法嘸蝦米的劉重次先生,他看待輸入法,絕不僅僅是將它當作一項工程問題來看待,而是還考慮了承載著輸入法的器皿──鍵盤──本身所承載的歷史、質地與限制的。倉頡輸入法的designer看到了字與字根的關係,嘸蝦米的designer則看到了鍵碼與鍵盤的質地。

很遺憾的,我們再也沒機會向劉老請教他的洞見。

我們在OpenVanilla 0.8.0 release的同一天輾轉聽聞到此一消息。即便OpenVanilla從來沒能支援過嘸蝦米輸入法,但我們做為輸入法的後學,聞此仍不免深深感觸,種種過往的機緣巧合與擦身而過。

在此僅向劉重次先生致上我們的敬意,也期薪盡火傳,則劉老的洞見與視野,仍為我等標竿。

13 Responses to “紀念一位輸入法界的前輩:劉重次先生”

  1. on 29 Oct 2007 at 03:49lkchu

    感謝您這篇,讓我在第一次聽到嘸蝦米後的十多年開始對這個輸入法感到興趣了 :-)

  2. on 29 Oct 2007 at 05:30b6s

    通常,在不考慮好不好學的情況下,輸入法其實是 perfect hashing 的特例;倉頡在繁體常用字的範圍內,把這種 hashing 做得很好。大易與行列在這個基礎上,並沒有特別勝出。事實上,雖然行列有「座標系統」,卻缺乏學習時需要的聯想式 elaboration.

    所謂中間球,代表倉頡字根與鍵盤上的英文字母沒有關聯;初學者必須死記「日月金木水火土」的位置,那怕這串口訣再怎麼好記,也沒那麼容易直接轉換到鍵盤位置上。同理,像我這種一開始就用倉頡的人,始終記不住大千(標準)鍵盤排列的注音,卻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許氏鍵盤背起來(我個人只會記錯 ㄜ 和 ㄛ 的位置 XD)。

    嘸蝦米確實貢獻了一種能夠快速吸收為反射動作的學習途徑。

  3. on 29 Oct 2007 at 11:15closer

    我個人是行列的使用者。

    如果劉先生的「中間球理論」正如 b6s 兄所指的話,那麼我想「直攻目標」的優點,僅限對於熟稔英打的使用者而言。倉頡也許還需要另外背字根鍵的位置,但像是行列,就可以直接從字根去「思考」字根鍵所在處。

    我認為「字→拆字→字根鍵位置」的難易度並不是輸入法好壞的優劣關鍵所在——頂多影響到學習曲線。我想 b6s 兄也有經驗,字根輸入法打到最後,常用字根本是靠反射動作打出來的,而不是 real-time 地在拆字(我個人是反射到已經會打出同音字的錯字了….orz)。即使嘸蝦米在這方面有優勢,我想這不是劉先生的本意。

    我猜想劉先生思考的是如何分散兩隻手的負擔,正如 Dvorak 試圖解決 QWERTY 的問題。「哈」拆成「OAO」就是分工的範例。相對的,行列在打這個字的時候就是「;I;」,完全依賴右手完成。這點行列的確做得不太好。

    另一個輸入法的重點,也是行列的弱點,就是重覆字的問題。這一點我記得倉頡應該是做得最好的。行列的重覆字已經到智慧型猜字難以解決的地步:當「大」和「不」同字根鍵的時候,請問輸入法要猜「大會」還是「不會」呢?

    最後我也要推祟一下許式注音,它讓我的 Treo 650 在中文環境中發揮了 100% 的戰力——雖然我也是ㄛㄜ不分。 XD

  4. on 29 Oct 2007 at 14:59b6s

    是的,我完全贊同 closer 指出我所遺漏的部分。而劉重次先生在網站上的說帖裡,確實在學習曲線及人體工學兩方面都有論述。至於那個 ㄛㄜ,剛好是 “trade-off” 的示範 —— 26 鍵就那麼多 —— 想要每個鍵都好記又明確實在頗難。即使我對每個字的注音都很熟,還是會搞不清楚位置。在這一點上,我或許會往行列「大/不」重碼問題的反方向思考:允許一個字有一種以上的打法,同時考量自動選字能否明確地區別,權衡這兩者之間的利害。

  5. on 29 Oct 2007 at 15:46billypan101

    我用嘸蝦米已經有10年了。這是我唯一付費購買的輸入法,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值得。

    當初背字根只花了我一個星期,現在一分鐘五,六十字沒有問題。嘸蝦米讓我用打的比手寫的要快多,無形中對創作也有很大的幫忙。

    講到反射,嘸蝦米的簡碼發揮了很大的功用,比方一二三四五,就打ersfw,直接可以出來。只用26個鍵也很方便,標點符號和阿拉伯數字完全不必另外再按鍵。

    我一直覺得嘸蝦米被使用者低估了,不夠多人學,很可惜。

  6. on 29 Oct 2007 at 20:38dd

    我很慶幸生長在這個世代,讓我剛好有機會接觸嘸蝦米(我注音打了一年後,就開始學嘸蝦米,也用了近八年了)
    很感謝劉先生的為中文使用者的貢獻~
    希望未來能推廣這套輸入法,進入各大中文系統標準輸入法配備
    也期待後人能以此為基礎、借鏡,創造更方便好用的輸入法,豐富人類使用

    另外,想學嘸蝦米的人,只要上官方網站,下載免費小程式,大約學一、二個禮拜就可以打三十字以上囉~,基礎版的拆字學到四十個字左右,最好早點學二碼簡碼拆字的進階版…

  7. on 30 Oct 2007 at 16:40lxb

    謝謝這種好介紹。之前也有看過嘸蝦米的背境故事﹐倒是這次再看﹐感覺特深。

    OV 目前沒有加載嘸蝦米﹐是因為版權的問題吧?
    如果可以弄清楚這個問題﹐我也會立即在功夫界面中引入這套輸入法。

    嘸蝦咪很難傳到來香港﹐香港人講廣東話﹐國語只是會講的層次﹐大多都不怎熟練。倒是以英文字母形狀來聯想字根﹐是個好點子。

    近年鍵盤的事故又有新發展﹐手機中文輸入的需求大增﹐可以用的鍵位大減﹐不知道劉先生生前會有甚麼感想。目前發展得最快的輸入法﹐大都像是五筆、九方、T9 那樣強調易學、可以流動使用。國內也發展了很多湊雜式的轉入法﹐把幾種輸入法的字根表 Union 在一起﹐選字也許麻煩多了﹐但對於多人分享同一系統時﹐卻有意想不到的協調效果。

  8. on 30 Oct 2007 at 19:45dsc

    剛從OV的網站上看了最底下向劉先生致敬的一行小字,再從搜尋網站連到這裡。這個消息蠻讓我震驚的。

    十幾年前我就開始用倉頡輸入法,在速度上一直有瓶頸。後來學了一陣子嘸蝦米,還買了原版來安裝。不過嘸蝦米沒學成,打字速度一直達不到原本倉頡的速度。而且學嘸蝦米的時候拆字一直被倉頡的記憶干擾。後來又回到倉頡一陣子,還自已用通用輸入法程式建了一些兩碼字和詞庫。去年因為公司的電腦開始限制安裝軟體,所以開始學行列。到現在一直是行列的使用者,而且寧可用注音也絕不回頭再用倉頡。

    行列在重碼上面是令人困擾了點。簡碼和特別碼編的也比較沒有邏輯,說實在並不容易熟練。其實我最想要的是它的詞庫。不過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付費得到詞庫的版本。似乎也沒有免費的行列詞庫版本。

    以前花了一段時間在鑽研windows的輸入法程式。那時對win32 API並不是那麼的熟,所以也沒什麼可以見人的成果。最近對Win32 API深入了不少,不過反而不再對輸入法程式有需求。自己總是無法像這些輸入法的發明人一樣,不只提出一套輸入法的設計,更能在電腦上實踐。

    以前打字量大, 總愛在BBS上打些言不及義的文章。 這幾年發現自己打中文的量越來越少,幾乎用注音就可以應付了。而且用注音只要想什麼就打什麼,反而不用思考字怎麼寫。看到文章中提起「是否還有一套輸入法出現的空間」,心裡很複雜。

    最後提一件事,雖然嘸蝦米沒學成,但我的英打速度卻是從學嘸蝦米之後才建立的。英打給我的受益其實是遠超過中打的。

  9. on 04 Nov 2007 at 09:22guest

    xcin developers 很久以前就和行易(劉老的嘸蝦米公司)談過,後來不歡而散,xcin 也全面取消內建嘸蝦米的計畫。

    時至今日,嘸蝦米最新版的 6.0 官方光碟裡仍只有 Big5-only 的超舊版 cin 檔,與早就沒人用的 xcin tab 檔。

    當然在劉老已過世的今天,自由軟體界再找行易談談看還是有機會獲得授權的。

    http://cle.linux.org.tw/trac/wiki/GcinInstallBoshiamy
    gcin 同好會最近正好整理出一份「相對來說較無版權問題的」嘸蝦米安裝法,在 gcin 上可 99% 重現 win32 上的嘸蝦米使用感。用在 OV 上效果應該也差不多。

    gcin 同好會的方式是用 wine extract win32 binary table,然後加入原始表格不存在的,由 win32 程式 runtime 判斷的 vrsf 選字。這些 vrsf 不存在原本的表格裡,而且使用者須持有官方嘸蝦米程式才能安裝使用,所以版權問題上「比較」不敏感。

    實際上要真正支援嘸蝦米,還是談妥授權在 OV 裡程式判斷 vrsf 才是正道。

  10. on 06 Nov 2007 at 22:32b6s

    在把玩 iPod Touch 之後,想補充一點。

    輸入法若不能朝 de facto 的 QWERTY 靠攏,在轉換到大小不同但排列相同的鍵盤時,會很痛苦。就這一點看來,跟英打產生關聯的重要性,就大大提高了。

    當然,我個人可能更希望朝 12 鍵單手輸入法前進,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也許在這件事情上,行列會有新的優勢。

  11. on 01 Dec 2007 at 13:16viki

    http://www.deathnews.com.tw/phpBB2/viewtopic.php?p=57#57

    不介意的話 請借我轉貼至…

  12. on 02 Dec 2007 at 10:16lukhnos

    viki,

    你的轉貼並沒有附上原文的連結,沒有標明作者。請注意這個站的文章並沒有以任何公眾授權發表,我擁有所有的著作權。我很介意。我要求你把轉貼拿下來。

  13. on 26 Nov 2008 at 13:26GJ

    請問我可以引用嗎?
    如何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