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d Blog Archive (Traditional Chinese), 2004-2009

丟書與電子書

看了這一篇文章:John Siracusa 談論電子書。文章很長,如果你還沒有分心過去看,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過去 15 年間因為不同的理由丟過兩次書籍雜誌,今年排定有新的一輪。我還沒想到明確的方法,請二手書店的人來收可能是其中之一。

有些書以為會收藏很久,或是用很久的。這一輪棄書準備丟掉很多字典。大學時代以前的英漢字典已經幾乎沒有參考價值。後來買的各種字典,不少也難逃過時的命運(例如:1990 年代中葉德語拼寫改革之前的學習用字典)。隨著字典編輯方法的升級(例如以語料為基礎的編纂方法,替代以有限數量菁英學者的產出),可以料見的是字典過時的速度也會變快。

電腦類型的書就不用說了。2004 年退伍的時候,去買了當時覺得很重要的書:Linux 入門指南(兩本)、FreeBSD 上手指引(一本)、PHP 與 MySQL 程式設計等等,甚至還買了當時流行的軟體重灌跟系統效能調教雜誌等等。這些書事實上連二手販賣的價值都沒有,擺在書架上非常礙眼(中文電腦書是所有中文書籍類型中最醜、最沒收藏價值的一類)只能打成紙漿。

後來技術書籍的解法之一是 Safari Bookshelf。嚴格說來 O’Reilly 的這個解決方案已經不能算是「書」了,但是所有裡面所用的詞彙和想像都圍繞在書的周邊。

然後最近也在認真考慮 Kindle。Kindle 對我來說的真正價值在於節省購買 hard cover 英文書籍的費用。買 hard cover 的誘因在於書本內容時新,而且比 paperback 早出。但是 hard cover 集所有書本的缺點於一身:昂貴、笨重、造成日後收藏與搬家的負擔(我很早就放棄了要當書本收藏者的人生目標)。而且不方便的事實是:雋永的書比例並不如想像的高。

(為了做研究的需要,或是因為對於知識領域的深度追求,那是另一回事。至於純粹的閱讀樂趣,我目前的感覺是:花幾百塊錢台幣去購買一次閱讀的體驗是值得的,但是並不代表那個體驗需要被再次經歷;另一方面,曾經有一次突然驚覺,有位小說家透過他筆下角色宣稱「我只讀已經死掉的人寫的東西」或許是有道理的)。

Siracusa的文章有一大部分(前 1/3)其實更像是在為「書」尋找一個更好的定義。音樂沒有這個問題:內容跟載體很早就是被區分開的。但是「書(寫?)」還擺脫不掉紙張的軀殼,連帶限制了(這是我的延伸解讀)我們對閱讀的想像。然而事實如同 Siracusa 說的,我們早已經在非紙張的閱讀媒介上花了無數時間。因此技術本身不是問題所在,圍繞在這一個行業/產業的本質性問題才是關鍵。

Siracusa 的文章到後來變成了在敲邊鼓,認為 Apple 大有機會吃下這一個新興領域。他同時並不完全看好 Amazon。我自己的想法是:書本(或者是那個還沒找到更好名字的「那個東西」)的 “iPod Moment” 還沒來到。

但我其實是衷心希望這個 iPod Momenet 早一點降臨的。到那個時候,我就可以大聲說「我不讀書」,而意義就跟「我不再聽錄音帶上的音樂」是一樣的。

6 Responses to “丟書與電子書”

  1. on 06 Feb 2009 at 19:50augustinus

    話說我對書籍本身實在是沒有愛,但是紙本吞食起來速度比較快,而這與我的大目標完全符合:盡可能地自己吞下夠多的書,以驗證還沒死掉的人寫的東西吃起來是不是沒那麼入味。

    產業轉型帶來的結構性失業,則是接受新生命的必要之惡。

  2. on 06 Feb 2009 at 22:43Kaihsu Tai

    I (try to) only keep books that have been author-inscribed specifically for me.

  3. on 09 Feb 2009 at 23:51yen3

    可以問一個比較無關的問題嗎,為什麼 Safari Bookshelf 會有書的全文呢 ?

  4. on 10 Feb 2009 at 02:02lukhnos

    因為是 O’Reilly 出版社自家的服務?

  5. on 26 Feb 2009 at 03:17yungyuc

    hard cover 書真正的好處是比較容易放在看書架上啊 :D

  6. on 26 Feb 2009 at 11:21augustinus

    可是用 Kindle 才可以單手看書,另一隻手…… *誤*
    http://www.thedailyshow.com/video/index.jhtml?videoId=218392&title=jeff-bez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