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Day 3: 所謂值回票價這件事
就是好比說跟工程師請教問題,而那位工程師正好就是寫下那段程式,讓你在做的事成為可能的那個人,然後獲得一些具體、或是抽象、或是內幕性質(在他們被允許範圍內)的、可努力的方向。
WWDC的常客,Pixar的Michael B. Johnson的演講,雖然明著在講Pixar是怎麼做電影,真正的主題卻是工作流程與軟體開發。喔,然後還有不用順便宣傳,光放demo片段,就已經讓我們這些developers流口水般想看的新片宣傳。
另外,RubyCocoa未來將有 IDE 的支援。ActiveRecord也可以用Cocoa binding。這些雖然與Leopard不是直接相關,但是都會進到developer example code裡。
晚上的CocoaHeads在舊金山Stockton上的Apple Store舉行。主持人Scott Stevenson請來了Delicious Monster的Wil Shipley、NetNewsWire的Brent Simmons、VoodooPad的Gus Mueller以及MarsEdit的Daniel Jalkut,分享他們身為獨立軟體商(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 isv)的經驗。筆記容後整理再與大家分享。
最後,唔,我去看了這部片。
許多片段相當搞笑(電影院裡的觀眾真的暴出如雷笑聲)。關於Swiss style的誕生則是剪接得不著痕跡流暢極了。
當Michael Bierut一派輕鬆地講到,這套字型似乎像是歷史的終結、某種typography的”finality”時,我突然驚覺這很可能是我這幾年來,所看過思想深度最深的一部片。這部片的出發點是視覺設計,潛藏在背後的,卻是那個叫「現代性」的東西。我覺得片尾的評語,可以算是某種這一群設計者如何看待後進生存於這「已經什麼都完成了的世界」的可能(因為那幾乎被認為是不可被超越的字型),竟稍稍觸動了我某個眼睛會掉水的角落。這太令我意外了,一如沒有人預料得到那個原名Neue Haas Grotesk的字型,竟然會變成我們這個時代的代表一樣。
導演Gary Hustwit說DVD十月九號開始發賣,片長兩小時(劇場版 80 分鐘),原聲帶將以 iTunes 歌單形式發表。
因為是和WWDC有關的blog entry,最後提兩個該片和Mac有關的事:
- 導演拍片動機之一是1987年買了第一部Mac之後,對裡面附的字型感到好奇。
- 片中,輩份高如Massimo Vignelli,年輕如Experimental Jetset團隊,iconoclastic如Paula Scher,影片拍攝所及,他們全都是Mac user。
我講了太多,卻也講得太少。這是一部我實在無法summarize、卻想再多看幾遍的記錄片(這部片甚至不能說是對該字型的褒揚或貶抑)。
看就是了。
lukhnos :: Jun.14.2007 :: tekhnologia 技術或者藝術 :: 4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