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在OSDC.tw的Cocoa講題…
說完一場。
因為一些原因,我人無法出現在台北,透過Skype和不怎麼穩定的線路,聲音據說偶爾還是斷斷續續的。聽說那場到了30+人左右。以後如果還要像這樣子以遠端方式出場,一定會準備更多器材的。或許還會考慮買一套錄製軟體,把操作過程錄成短片也未可知。
在後來Q&A的時候,有朋友問到開發OpenVanilla的感想。那天其實沒有任何準備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回答得有點亂七八糟。簡言之,我認為OpenVanilla完全是驚喜,我自己從中的收獲自不消說,也很樂見這個計劃有它自己的生命,能夠繁衍下去。
回到Cocoa的話,我比較好奇的,則是Apple未來的roadmap。另一方面,即使Windows Vista遲遲不出對產業界有傷害(雖然出貨了也還是個難題,不過那是另一件事了),不可否認極大多數的desktop應用程式還是在Windows上開發的,然後也有另一個極大數是web應用程式。所以另一個好奇的事情是,做為OS X的開發者,到底活不活得下來?我先前有聽說過,在台灣,最可能為OS X做的開發,是驅動程式──曾經有人問我認不認識熟IOKit的人;也有很多作硬體的廠商是從pre-OS X時代就有用Metroworks開發驅動程式的需要,這些主要都是為了國外市場的需要。然而我也好奇,除了Adobe、MS的Mac BU一定很賺錢不用去問外,像是Omni Group(OmniGraffle和OmniOutliner),或是Ranchero (NetNewsWire)、Bare Bones (BBEdit) 這些公司等,做為OS X的軟體開發者,究竟有沒有利基?或是,Mac上的共享軟體或捐款軟體,他們的使用者是否有比起其他平台同類型軟體的使用者,更願意付費?也就是說,一般我們在意的是市佔率,但很少去問不同市佔率是否也代表了不同的使用者組成、使用者行為及業界結構,薄利多銷和「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是兩種不同的走向,又好比高級車消費者或許比較會買原廠零件(這並不代表用Mac跟開高級車是同一回事)。這些問題,雖然不是Cocoa技術本身的議題,但或許一樣重要。
最感謝的當然是幫我們作示範的yllan (blueapple)了。同時也要謝謝各位聽眾的支持。我那時坐在一間辦公室裡,星期六的下午沒有其他人。看不到、聽不到觀眾的反應(原真倒是不時用Skype傳來訊息,多少減緩了這樣的尷尬)。如果你有去聽那一場講題,而你有些想法(尤其是批評)的話,歡迎留言,督促我能在未來對講題的presentation,做得更好。:)
lukhnos :: Apr.16.2006 :: tekhnologia 技術或者藝術 :: Comments Off